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其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张谨 杨律磊 龚敏锋 孙意斌

张谨, 杨律磊, 龚敏锋, 孙意斌. 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其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 钢结构(中英文), 2024, 39(12): 1-11. doi: 10.13206/j.gjgS24110501
引用本文: 张谨, 杨律磊, 龚敏锋, 孙意斌. 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其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 钢结构(中英文), 2024, 39(12): 1-11. doi: 10.13206/j.gjgS24110501
Jin Zhang, Lyulei Yang, Minfeng Gong, Yibin Sun. A Stratified and Classified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eel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ystems[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4, 39(12): 1-11. doi: 10.13206/j.gjgS24110501
Citation: Jin Zhang, Lyulei Yang, Minfeng Gong, Yibin Sun. A Stratified and Classified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eel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ystems[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4, 39(12): 1-11. doi: 10.13206/j.gjgS24110501

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其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doi: 10.13206/j.gjgS241105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谨,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结构设计与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研究工作。Email:zhangjin@artsgroup.cn

A Stratified and Classified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eel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ystems

  • 摘要: 抗震性能化设计将传统经典规范设计法中宏观定性的设防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分析的多层级性能目标,基于数值仿真类分析对结构性能表现准确评估,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结构个性化抗震需求。其适用于各类超规超限结构,以及高性能等经典规范法难以充分发挥结构性能优势的抗震设计。首先介绍了笔者团队多年来在对抗震性能化设计、构件性能评价准则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详细说明了流程中涉及的设防目标确定、概念设计、性能目标设定、结构分析与性能评价等主要环节。该方法通过分层分级对结构和构件性能目标详细设定,明确地震作用分析中弹塑性分析的重要性,并以性能评估结果作为判断结构可行性的主要依据,以实现结构与构件的性能目标。随后,以一个已建成的高烈度区多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项目为例,探讨了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及其与传统规范设计法的区别。设计过程中基于"弱支撑"设计理念完成了概念设计、性能目标设定与初步设计,并结合计算机算法,以主要构件钢材用量最低为目标,以结构层间位移角、构件应力比与损坏等级等指标不超出预设性能目标的范围为约束条件,完成了结构分析、性能评价与设计调整的自动迭代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分级抗震性能化方法设计的结构方案与基于传统规范法设计的原方案相比,支撑截面显著减小,支撑跨框架柱截面增加,主构件钢材用量减少约23%;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最大地震总输入能量降低,塑性耗能提高;竖向构件损坏程度有效降低,而支撑损坏分布更为均匀,耗能体系更合理高效,在用钢量降低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抗震性能。
  • [1] 肖从真,李建辉,孙超,等. 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探讨[J]. 建筑结构, 2022, 52(21): 8-13.
    [2] 张谨. 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准则研究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
    [3]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T/CECA 20024—2022[S].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1.
    [5] TBI Guidelines Working Group.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PEER Report 2017/06[R]. California: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2017.
    [6] 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RISN-TG046—2023[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
    [8]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标准:T/CECS 392—2021[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1.
    [9] 张谨,王立军,杨律磊,等. 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及其改进研究[J]. 钢结构(中英文), 2023, 38(1): 37-65.
    [10] 张谨, 杨律磊. 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理解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12] 张谨,舒赣平,杨律磊,等. 基于应变的受弯与压弯钢构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23, 25(8): 26-37.
    [13]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existing buildings: ASCE 41-13[S]. Reston, Virginia: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14.
    [14] 谈丽华,张谨,朱寻焱,等. 宿迁京东智慧城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 2022, 52(20): 65-7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S].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5.
    [16] 周佳,童根树,李常虹,等.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钢支撑[J]. 建筑结构, 2022, 52(21): 144-15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18] 韩林海,陶忠.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4): 56-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1-0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