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空间结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

罗尧治 董冠森

罗尧治, 董冠森. 中国空间结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J]. 钢结构(中英文), 2025, 40(1): 1-17. doi: 10.13206/j.gjgS24080629
引用本文: 罗尧治, 董冠森. 中国空间结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J]. 钢结构(中英文), 2025, 40(1): 1-17. doi: 10.13206/j.gjgS24080629
Yaozhi Luo, Guansen Do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s of China's Spatial Structures over Forty Years[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5, 40(1): 1-17. doi: 10.13206/j.gjgS24080629
Citation: Yaozhi Luo, Guansen Do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s of China's Spatial Structures over Forty Years[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5, 40(1): 1-17. doi: 10.13206/j.gjgS24080629

中国空间结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

doi: 10.13206/j.gjgS2408062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罗尧治,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空间结构研究。Email:luoyz@zju.edu.c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s of China's Spatial Structures over Forty Years

  • 摘要: 空间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和大面积建筑的结构形式,在国家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现已成为空间结构领域的大国,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并向空间结构强国稳步迈进。总结了我国空间结构40年来在结构体系、理论方法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在结构体系方面,讨论了现代空间结构的分类方法,阐述了刚性、刚柔性和柔性三大类空间结构的力学特点及其工程实践,表明我国空间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呈现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理论方法方面,回顾了空间结构计算、分析、设计等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历程,并深入探讨了多阶段全过程模拟分析方法、群索优化控制分析方法、结构复杂行为分析的有限质点法、空间结构形态学等若干关键问题。在工程技术方面,总结了设计、建造与运维三个环节的技术进步;设计环节完善了标准规范体系,研发了一系列专用设计软件,建立了模型试验与节点试验技术;施工环节创新了多种高效施工工艺,推进了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提升了构件精密制造与智能加工水平;运维环节,结构感知、数据分析与状态评估等技术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实现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空间结构的未来发展重点,包括新型结构体系研发、空间结构智能化、绿色低碳空间结构以及既有空间结构评估与加固等。
  • [1] 董石麟,罗尧治,赵阳.新型空间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 董石麟.中国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6):38-51.
    [3] 蓝天.中国空间结构七十年成就与展望[J].建筑结构, 2019, 49(19):5-10.
    [4] 董石麟.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J].空间结构, 2009, 15(3):22-43.
    [5] 刘锡良.中国空间网格结构三十年的发展[J].工业建筑, 2013, 43(5):103-107.
    [6] 张毅刚,薛素铎,杨庆山,等.大跨空间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7]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空间结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8] 董石麟,赵阳.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大跨空间结构的体系发展与创新[C]//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福州:2012.
    [9] Ge H B, Wan H P, Luo Y Z.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stability of reticulated shell structures composed of built-up plate members[J].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3, 192, 111121.
    [10] 武岳,苏岩,乔刚.互承式空间网格结构找形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8, 39(7):11-17.
    [11] 王帆,吴波,黄仕香,等.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铸钢节点构造选型和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4):44-53.
    [12] 董石麟,邢栋,赵阳.现代大跨空间结构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J].空间结构, 2012, 18(1):3-16.
    [13] 冯远,向新岸,王立维,等.郑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钢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5):11-22.
    [14] 贾水钟.太原植物园大跨胶合木网壳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结构, 2022, 52(4):1-5

    ,62.
    [15] 覃阳,朱忠义,柯长华,等.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馆屋顶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 2008,38(1):12-15

    ,29.
    [16] 罗尧治,余佳亮.北京北站张弦桁架结构性能研究及工程优化[J].工业建筑, 2012, 42(11):115-120.
    [17] 张志宏,傅学怡,董石麟,等.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设计[J].空间结构, 2008, 14(4):8-13.
    [18] 吴逸枫,李宏胜,纪晗,等.瓯海奥体中心体育馆屋盖结构选型及分析[J].空间结构, 2023, 29(2):36-42.
    [19] 刘伟,陈丽红.大直径高钒索研制[J].金属制品, 2015, 41(4):9-12

    ,6.
    [20] 沈世钊,徐崇宝.吉林滑冰馆预应力双层悬索屋盖[J].建筑结构学报, 1986(6):1-12.
    [21] 张成,吴慧,高博青,等.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的几何法施工及工程应用[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2, 29(3):10-15.
    [22] 张国军,葛家琪,王树,等.内蒙古伊旗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索穹顶结构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4):12-22.
    [23] 南仁东,姜鹏.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J].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7):1-3.
    [24] 王哲,白光波,陈彬磊,等.国家速滑馆钢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 2018, 48(20):5-11.
    [25] 廖扬,黄达达.膜结构建筑简介[J].建筑学报,1997(7):54-57.
    [26] 赵秀福,黄达达,李中立,等.青岛颐中体育场索膜结构挑篷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结构, 2001,31(12):61-65

    ,70.
    [27]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 1998(3):5-14.
    [28] 董石麟,夏亨熹.正交正放类网架结构的拟板(夹层板)分析法(上)[J].建筑结构学报, 1982,3(2):14-25.
    [29] 董石麟.网状球壳的连续化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 1988(3):1-14.
    [30] 沈世钊.中国悬索结构的发展[J].工业建筑, 1994,24(6):3-9.
    [31] 沈世钊.网壳结构的稳定性[J].土木工程学报, 1999(6):11-19,25.
    [32] 沈世钊.中国空间结构理论研究20年进展[C]//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2.
    [33] 邱鹏.空间网格结构滑移法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及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34] 罗尧治,陆金钰,王彬.结构多阶段施工分析方法及其应用[C]//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定:2006.
    [35] 范重,刘先明,胡天兵,等.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07,28(2):134-143.
    [36] 周观根,张珈铭,刘坚,等.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J].施工技术, 2014, 43(8):1-5.
    [37] 罗尧治,沈雁彬.索穹顶结构初始状态确定与成形过程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10):84-90,137.
    [38] 袁行飞,董石麟.索穹顶结构施工控制反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01,22(2):75-79

    ,96.
    [39] 陈联盟,董石麟,袁行飞.索穹顶结构施工成形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6(11):33-36,113.
    [40] 王泽强,程书华,尤德清,等.索穹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4):67-76.
    [41] 曲晓宁,罗尧治,郑君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预应力钢结构索张拉优化分析[J].工程力学, 2009, 26(9):131-137.
    [42] 曲晓宁.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索张拉控制算法及试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43] Szabó B, Babuska I. Finite element analysis:method,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M]. New Jersey:John Wiley&Sons Inc., 2021.
    [44] 罗尧治,喻莹.结构复杂行为分析的有限质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45] Tang J, Zheng Y, Yang C, et al. Paralleliz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ite particle method for explicit dynamics in GPU[J].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Sciences, 2020, 122(1):5-31.
    [46] 罗尧治.空间结构形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2.
    [47] Zheng Y, Li S, Zhang J, et al. An enhanced simplified model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deployable Bennett linkages considering link cross-sectional size and cont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24, 286-287, 112583.
    [48] 俞锋,许贤,罗尧治.基于平行四边形环链的旋转开合板式结构[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53(6):1040-1046.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 22-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索结构技术规程:JGJ 257-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8[DK]: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53] 王俊,赵基达,蓝天,等.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历程与展望[J].建筑科学, 2013, 29(11):2-10.
    [54] 罗尧治,董石麟.空间网格结构微机设计软件MSTCAD的开发[J].空间结构, 1995(3):53-59,64.
    [55] 王轶.空间结构节点全方位加载试验装置设计与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56] 徐瑞龙,秦杰,张然,等.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07(11):6-8.
    [57] 李旻,许立新.五棵松体育馆整体累积滑移技术[J].施工技术, 2006(12):47-50.
    [58] 周观根,刘扬.国家游泳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J].钢结构, 2006,21(3):1-5

    ,43.
    [59] 李久林,杨俊锋,杨庆德,等.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 2008(8):564-575.
    [60] 李小玥,徐双全,陈正立,等.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16, 45(9):41-45

    ,92.
    [61] 傅文炜,罗尧治,万华平,等.基于表面应变的国家速滑馆拉索索力实测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9):9-16.
    [62] 张晋勋,高树栋,王泽强,等.国家速滑馆大跨度马鞍形索网结构关键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19, 48(24):41-44

    ,8.
    [63] 魏云亮,龚景海,李宝龙.螺栓球加工工艺及误差分析[J].空间结构, 2011, 17(4):82-86.
    [64] 罗尧治,张楠.空间管桁结构相贯节点计算机放样[J].钢结构, 2002,17(2):59-61.
    [65] 陈敏,邢栋,赵阳,等.世博轴阳光谷钢结构节点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5):34-41.
    [66] 盛林峰.世博轴阳光谷单层异形钢结构网壳节点制作工艺研究[J].建筑施工, 2009, 31(12):1015-1018.
    [67] 周观根,刘贵旺,洪王东,等.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罩棚加工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 2014, 43(8):6-9.
    [68] 罗尧治,赵靖宇.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 2022, 43(10):16-28.
    [69] Luo Y, Liu X, Wan H P, et al. Field measurement of wind pressure on a large-scale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mparison with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J]. Journal of Civi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21, 11(3):707-723.
    [70] Shen Y B, Yang P C, Zhang P F,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typ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Stadium in China[J/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2013[2013-12-01] .https://10.1155/2013/709724.
    [7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大跨度钢结构监测技术规程:T/CECS 1339-202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0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