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雪玲 闫瑞华 任敬磊 贺志强 汤伟 陈旭

张雪玲, 闫瑞华, 任敬磊, 贺志强, 汤伟, 陈旭. 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 钢结构(中英文), 2022, 37(6): 45-52. doi: 10.13206/j.gjgS22011801
引用本文: 张雪玲, 闫瑞华, 任敬磊, 贺志强, 汤伟, 陈旭. 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 钢结构(中英文), 2022, 37(6): 45-52. doi: 10.13206/j.gjgS22011801
Xueling Zhang, Ruihua Yan, Jinglei Ren, Zhiqiang He, Wei Tang, Xu Che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ique of Dynamic Forming Construction of Super-Large Span Special-Shaped Steel Connecting Bridge[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2, 37(6): 45-52. doi: 10.13206/j.gjgS22011801
Citation: Xueling Zhang, Ruihua Yan, Jinglei Ren, Zhiqiang He, Wei Tang, Xu Che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ique of Dynamic Forming Construction of Super-Large Span Special-Shaped Steel Connecting Bridge[J]. STEEL CONSTRUCTION(Chinese & English), 2022, 37(6): 45-52. doi: 10.13206/j.gjgS22011801

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doi: 10.13206/j.gjgS220118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雪玲,女,1976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

    通讯作者:

    闫瑞华,1525292089@qq.co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ique of Dynamic Forming Construction of Super-Large Span Special-Shaped Steel Connecting Bridge

  • 摘要:

    为重塑西安成为"一带一路"文化核心区,扩大文化交流在西安市内的开展面和贯入度,西安市政府建立"三中心"重点配套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北地块为400 m超长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其中150 m空中连桥是国内最大跨度的钢连桥单体。钢连桥重约42 000 kN,与两端塔楼焊接连接,桥身主体由片式桁架、弧形三角桁架及其之间的水平梁撑组成。在连桥一端下部加设有36 m长、4 500 kN重的下加腋结构。连桥投影下方为单、双层地下室的多标高顶板,施工条件复杂。现阶段提升施工的研究,多停留在跨度小、重量轻的连体结构整体提升的理论及实践分析上,而对于包含有上述非常规自身结构特点及各类外部复杂环境的超长超重连桥施工,未有成套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经过对钢连桥施工重、难点的全面分析,结合行业内提升施工的现有案例,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一套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包含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线形控制技术、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结构内力控制与应力监测技术、复杂工况下大体量钢连桥拼装施工危险源管控技术。
    异型钢连桥在动态成型过程中,加腋结构分步安装使得结构重心持续变动,对于结构成型线形控制提出了更大挑战。150 m大跨度连桥由多节段厚板钢材构件拼装成整体,经分阶段提升动态成型。成型过程中,内力不断重分布,因此施工过程的内力控制与实时监测至关重要。此外,连桥体量大,多数构件单重达300 kN,其拼装施工对于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与其投影下方地下室顶板相对较弱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对施工安全危险源管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超大跨度异型钢连桥动态成型施工关键技术全面解决了以上困扰此类复杂项目施工的关键问题,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确保了该项目钢连桥高品质、高效率、安全完工,突破了传统提升研究分析的局限性,为后续类似结构、类似施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该技术提出了非对称预拱技术、优化了焊接顺序优化、应用循环预拼装及虚拟预拼装,解决了非对称超长连桥线形控制控制难题;应用全周期仿真模拟,研发了"多吊点分布、主被动力结合"的提升体系,开发了"差值法"应力判别标准,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内力与应力监测难题;提出了"钢支撑+后浇承台"楼板加固,研发了多标高拼装平台体系,确保施工安全性。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技术规范:GB 51162-201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2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8] 张克恭,刘松玉.土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2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9-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